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    上周一,同事短信告知1122日沈阳铁路局动车撞人的新闻线索,我按图索骥毫无意外的没有找到丝毫消息,我不愿放弃,继续给任何有可能知晓消息的信源询问。打过78通电话后,又接通了一个,我还未开口,他竟直接说,你等等,我去外面。直觉告诉我,有戏!

 

去外面,是因为怕身边人听见,这是我们交流敏感话题间的默契。我等了十几秒,他上来直接说,你是不是要问D28撞人的事?我有些惊讶他的判断。“是!”“这件事领导三令五申只做内部传达,不许对外透露,你写稿的时候悠着点”。之后,他简短的跟我说了一下事故经过。我初步已经可以确认该消息属实。但我深知铁路系统对于安全事故的忌讳和层层把关的手段,对于只有匿名信源,我还是不放心。我试探的问,有没有事故简报可以给我看一下?

 

   线人显露难色,我知道在铁路这个封闭的半军事化管理的系统里,这太难为他了,或许还会为此担上毫无必要的风险。我用着似乎恳求的语气要他帮帮忙,他说,我试试,不过你欠我一个大人情。我满口应许。一小时后,沈阳铁路局发布的事故简报照片发到了我的手机上,字迹模糊且只有第一页,但这已足够。以该通报为蓝本,事隔三天之后,独家消息当晚发布。这是一起动车组在铁路维修天窗期内穿行而过引发的责任事故,当晚微博转发过千次,评论超400条,跃居全网第一。

 

 我无意炫耀,甚至我不愿有这样的新闻,因为新闻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年青生命的消逝。当然如此“战果”也有沈阳铁路局“功劳”,若不是沈阳局刻意淡化事故,力压消息,舆论该不会有如此激烈反馈。

 

今日,线人又打来电话说,领导本有意借青岛中石化事故淡化同一天发生的D28事故,没想到……。此言出,我突然想到2008造成72人死亡4·28”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,该事故的问责和调查因为几天后发生的5.12汶川地震而草草收场,舆论视线的转移让当时的铁道部大松一口气。转移视线已经成了某些领导应付事故的法宝。

 

铁路系统对外力压事故消息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。事故只做内部通报,不对外公布,这样做不仅保持了铁路形象,还避免了瞒报事故的嫌疑。多年来,的确有些事故被成功的限制在铁路系统内,路外鲜有人知。

 

我问线人,如何才能根治这个痼疾,线人答“改革”。我不免一笑,“改革是个筐,什么都能装”。我不知道改革究竟可以解决多少铁路痼疾,我只想看到事故调查结果的公布,责任人的处罚,告慰四个年轻生命。

 

我逐一浏览评论,其中一条写“我去过现场,支离破碎,惨不忍睹,四个大小伙子,就这么没了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路炳阳

路炳阳

5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5篇